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我国从俄罗斯引进了超过400架米17系列直升机,使其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全球第二大米17直升机用户。这些直升机型号丰富多样,包括米17、米17V5、米17V7、米171、米171E和米171SH等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这些机型不仅是陆军航空的核心空中运输力量星迈网,还有一部分被空军搜救部队和武警部队使用,对我国直升机部队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然而,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直升机性能的显著提升,尤以与米17在起飞重量相仿的直8L机型大批列装为代表,米17系列的整体性能已遭遇全面超越,其性价比优势也渐渐消失。因此,近年来米17在我军中的应用空间逐步缩小,未来这一趋势只会愈演愈烈。尽管不少米17直升机仍有较长的机体使用寿命,不可能立刻退役,但如何挖掘其剩余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最有效的途径或许是对其进行改装以适应新的使用需求,但如何进行改装并使其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。
早在多年前,我军陆航就把部分米17直升机加装了火箭发射巢,以改造为武装运输型。然而,由于缺乏可靠的观瞄设备和必要的装甲防护,这一改装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。实际上,米17并不适合转变为武装直升机,其庞大的机身和较差的机动性使其在面对现代防空武器时显得脆弱。我军当时在缺乏专用武装直升机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改装,因此,未来米17改装为武装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展开剩余62%米17的机舱空间较大,可利用这一特点在机舱内安装相关设备和操作人员,从而增强其电子干扰和电子压制能力。这一改装或可以在我军逐渐重视电子战的背景下发挥出重要作用,特别是在无人机广泛应用的当今日,电子干扰直升机可以对敌方无人机进行大范围的压制和干扰,削弱其战斗能力。不过,电子干扰设备功率通常较大,因此对散热要求极高,同时也需要直升机具备强大的发电能力,这些改装需要投入较大精力和资源,其性价比值得进一步评估。
目前,我国作为搜救直升机的米171SH仅有20架,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。尽管直20更适合作为搜救直升机使用,但由于作战部队对直20的需求量巨大,其优先供给作战部队,因此将米17改装为搜救直升机可能更具性价比。待作战部队的直20成功装备后,再考虑逐步用直20替换米17,将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。
在可能的改进方向中,近期流出的米17V5改装为侦察直升机的照片引起了关注,其机头部分进行了雷达罩的更换,并疑似使用了新型雷达,此外,机头下方还安装了光电侦察设备。这些设备体积小、功率较低,米17完全可以轻松适应这些新设备的装载。
除了侦察任务外,侦察型米17还可以承担炮兵校射的任务。尽管我军目前主要依赖无人机进行校射,但直升机在此次任务中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,同时两者可以互为补充,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完成。
综上所述,改装为侦察直升机是米17系列最为合适的归宿,实际已经开始了相应的改装工作。至于具体的改装数量以及是否还会出台其他改装计划,目前尚不明朗,但可以确认的是星迈网,米17会在新的任务中继续展现其价值与潜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赢赢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